山东盛德学校文化研究院  济南盛德修文策划有限公司
新闻详情

学校文化:教育长效发展的源动力

浏览数:23

学校文化的构建,首先必须回答“建设什么样的学校”、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等根本问题。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,一所学校只有准确进行文化形象定位,才可能使办学指向更明确,也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
学校文化:教育长效发展的源动力



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·德鲁克认为:管理以文化为基础。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,因而既要承担社会责任,又要根植于文化之中。教育管理同样遵守着这样的基本规律。在一所学校,任何规章制度、组织结构、教育教学方法只有植根于相应的文化体系中,和学校特有的价值体系相吻合,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愿景。亦即是说,学校的“文化经营”才是更高层次的管理经营;只有基于文化层面的管理,才能够突破目前学校管理的瓶颈,形成学校的文化品牌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场域,使师生员工都在一种文化的熏染与陶洗中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,从而真正提升整体办学水平。

现在很多学校对学校文化的效力的认识既不清醒也不充分。这里最大的表现在于:一些新兴的学校,没有打造文化的意识;而更多的学校,在无法摆脱应试的阴影时,既不能对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行细致的梳理,更没有打捞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使命感。至于文化创新意识,则更加淡然。

当然,也有人意识到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性。然而,最大的盲点又恰恰在于对一种教育常识的尊重:教育的对象是人,教育者是人。阿莫纳什维利说过:不是知识在教育人,而是传授知识的人在教育人。

教育要尊重常识,在这句具有规律性与指导性的命题里,还隐含了对教育文化的尊重。在发展与传承的视域里,是学校文化或所有学校成员的文化努力,以薪火相传的方式,书写着一个学校的教育发展史。

阎德明教授在《现代学校管理学》中提出:“所谓学校文化,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,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、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,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。”

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,尽管文化的表象形形色色,但只有价值观才是文化的基础或核心。学校文化也是这样,是围绕着学校价值观建立起来的。学校价值观是联系形形色色的学校文化子系统的纽带,是学校建筑文化、制度文化、观念文化、行为文化等的精髓与灵魂。因此,学校文化建设,最重要的就是学校价值观建设;校长对学校文化的领导也首先表现于一种价值引领,学校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全体师生在学校价值观方面达成的共识程度。

学校价值观建设从具体的方面说,就是要解决学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,既包括批判那些错误的价值观,也包括解决不同人群的价值分歧与冲突问题,并根据时代的要求,形成适合时代发展要求、反映时代进步趋势的新的学校价值观。

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复杂状态:既深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,又存在着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契机;既唱响了主流文化的主旋律,也存在着文化多样性日益突出的事实;既出现了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社会时代文化的萌芽,又存在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文化的明显特点。从价值基础来看,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、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、民族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同时存在、相互激荡。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状况,学校文化建设当何去何从,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担当起什么样的任务与使命,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,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
一个民族核心的价值观是由文化决定的,或者说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的精神体现。从这个角度说,建立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,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学校的文化方式。从这种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出发,今日之学校文化建设首先应该非常清晰地申明其文化与价值立场。

  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学校,不能成为高品质的学校。


学校文化:教育长效发展的源动力

 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另一种薄弱学校。

文化就是力量。它是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复合体,是软实力的本质表现,也是硬实力的无形内核。文化是凝聚力、亲和力、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。学校要获得持续性发展,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一源动力上寻求根本的方法。


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597号